网站首页  |  红会动态   |  组织机构   |  红十字生命教育   |  红会事业   |  筹资工作   |  法律政策   |  联系我们
 
首页 >> 红会动态
“敬礼老兵”逝世 留遗嘱捐眼角膜
发表日期:2017-09-14 字体:   
 

9月10日凌晨2时37分,101岁的抗战老兵张玉华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因病逝世。此前,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现场,张玉华老将军曾以一个标准军礼感动了屏幕前的无数观众。9月10日,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,张玉华生前曾立下遗嘱,去世后不设灵堂,不搞遗体告别,不留骨灰,同时,张玉华老人还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。

大阅兵上的“敬礼老兵”昨凌晨去世

9月10日上午,北青报记者致电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,询问老兵张玉华的情况。工作人员表示,原南京军区副政委张玉华将军在10日凌晨2时37分去世,“老人走得很平静,也很安详”。

资料显示,张玉华,山东省文登县人(现威海市文登区),1916年出生,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张玉华是“天福山起义”的领导人之一,此后,他参加了八年抗战、东北解放战争中残酷的四平攻坚战、辽沈战役、平津战役、解放海南岛战役、抗美援朝战争。1967年,张玉华担任武汉军区副政委,后担任南京军区副政委。其间,张玉华于1964年晋升少将,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、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。

除了显赫的战功,张玉华老将军还有一段大家熟知的故事——“敬礼老兵”。2015年9月3日,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现场,当镜头扫过老兵方队的受阅车时,大家注意到,张玉华老将军用曾被子弹打穿的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,让现场和屏幕前的所有人为之动容。

张玉华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回忆道,抗战中他三次身负重伤,敌人的子弹曾打穿他的手掌和大腿。1940年,他参加由徐向前司令员亲自指挥的孙祖伏击战时,指挥队伍扼守九子峰,打退了敌人的9次冲锋。也恰是在这场战斗中,一颗子弹从张玉华的右边腋下打进后钻进腹部,此后一直留在老人的身体里。

30多年慈善捐款40多万元 获“中国好人”称号

1986年,张玉华老将军离休后,居住在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的颐和路社区。9月10日下午,社区工作人员凌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,张玉华老将军日常生活中“十分朴素”,“他平时喜欢读书、看报,还会给社区的党员和青少年讲革命故事,由于是山东人的缘故,张老还喜欢自己做面条吃。”

凌女士介绍,“张老说过,自己出身贫苦人家,参加革命时受过伤,是被老百姓救下来的。张老长期给社区的困难居民捐米捐油,一直坚持了几十年。”

对于家人,张玉华老将军反而十分“苛刻”。张玉华的前警卫员赵廷民回忆道,之前,首长的儿媳妇想买一辆车,钱周转不开,想和老将军借两万块钱暂时用一下。他跟老将军报告后,“首长很不高兴。他说,儿孙自有儿孙福,不能管孩子一辈子。那些贫困人连口饭都没得吃,你还开起车了。开车可以,但要自行解决”。

但看似“苛刻”的背后,掩藏着张玉华老将军对家人尤其是对爱人深深的愧疚。某一年,他曾在日记里给妻子写下这样一段话:今天是三八妇女节,我这两天劳动没出门,振华(张玉华妻子)待我好,今天买来了甜酒给我喝,我只说了一句“今年三八节,给你送件什么礼物”。想来想去没有什么东西好送的,说了一句空话,将来单独出门看好了再补上吧……

对自己和家人的“吝啬”,换来的是他对贫困群众的“大方”。从1986年张玉华老将军离休至2017年,30多年来,他用自己大部分收入给全国各地贫困群众、学校捐款40多万元,捐赠大米近万公斤。2012年,张玉华荣获“中国好人”称号。

老人离世前嘱托家人捐献眼角膜

9月10日,南京市红十字会眼库的曹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,她在9月9日下午接到张玉华老将军侄女的来电,“当时老人已经处于昏迷状态,因为老人之前就有过嘱托,所以在老人去世前他的侄女就联系了眼库的工作人员,沟通眼角膜捐献的事。”

曹医生告诉北青报记者,“当时我们就做了摘取眼角膜的准备工作,10日凌晨得到老人去世的消息后,我们就赶到了医院,摘取了老人的眼角膜。”曹医生表示,此前她并不知道捐献眼角膜的老人是一位抗战老兵,“直到10日上午看到相关新闻,才知道这事儿,而且得知老人家生前做过很多好事,让我挺感动的。”

曹医生表示,之后,他们会对张玉华老人的眼角膜状态进行评估,“如果达到移植标准,就会进行移植,如果不可以,还可以有其他医学用途。”

张玉华老人的家属告诉北青报记者,老人在生前就曾立下遗嘱,丧事一切从简,捐献可用器官,不设置灵堂,不搞遗体告别,不保留骨灰。谢绝外地亲朋好友来吊唁,“我们也打算尊重老人的遗嘱”。

 

关闭窗口
版权所有:文登市红十字会  
鲁ICP备10041664号    鲁公网安备 37108102000072号